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海省农牧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收藏

青海省农牧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作     者:赵凤 陆涛 周建邦 党兴宏 Zhao Feng;Lu Tao;Zhou Jianbang;Dang Xinghong

作者机构: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平安810600 

出 版 物:《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

年 卷 期:2021年第23卷第5期

页      面:62-68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基  金:青海省卫生健康委指导计划性课题(2017-wjzdx-37)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重点课题(2020-wjzd-13) 

主  题:农牧区 居民 心理健康 Kessler10(K10) 影响因素 

摘      要:调查青海省农牧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为农牧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1046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个人基本情况问卷》《凯斯勒心理压力量表》(K1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46名居民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288人,占27.53%;一般的391人,占37.38%;较差的256人,占24.47%;差的111人,占10.61%。K10量表上的得分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夫妻关系、自评健康状况、身体是否易患病、对生活的满意度、对人生的态度、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度和满意度、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贫困(低保户)、生活在农村和牧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易患病、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社会和各级政府要重视农牧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