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鼠Graves病药效学模型的建立 收藏

大鼠Graves病药效学模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of Graves’Disease in Rats

作     者:武晓玉 王宏雅 刘慧萍 丛旖君 赵欣 蔡大勇 Wu Xiaoyu;Wang Hongya;Liu Huiping;Cong Yijun;Zhao Xin;Cai Dayong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出 版 物:《中国药师》 (China Pharmacist)

年 卷 期:2021年第24卷第5期

页      面:801-806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038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673674) 

主  题:Graves病 大鼠 药效模型 膜抗原 

摘      要: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甲状腺膜抗原,制备Graves病大鼠模型,用于候选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提取SD大鼠甲状腺膜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以1∶1的比例乳化制备膜抗原。SD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9个致敏-发敏梯度时间间隔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四肢皮下注射膜抗原,3次致敏,3次发敏。d110进行症状评分,d115进行心电图检测,ELISA检测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干抗素-γ(IFN-γ),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脾脏病理变化;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回归时效方程,确定致敏和发敏时间间隔的半数有效时间(ET50)。结果:指标效能与对数间隔时间回归所得时效曲线呈S型,方程为Y=0.03+0.69/[1+10(7.71 x-21.35)],ET50=587.10 h。结论:本实验通过确定膜抗原致敏与发敏的最适时间间隔,制备了Graves病药效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可用于候选药的药效评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