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收藏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作     者:郭利平 陈伏生 陈秀龙 张芸 李建军 石福习 

作者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出 版 物:《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1年第3期

页      面:49-52页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基  金: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林科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流学科创建中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全国林学学科专业课程与学位论文的调研”(JXYJG-2017-047) 

主  题:高等教育 水土保持 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 

摘      要:南方红壤区是我国第二大水土流失区,通过探索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可为我国南方红壤区的地方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区域特点和战略地位,分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就业状况。从专业知识拓展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打造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研团队、强化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与平台建设以支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等4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江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明确了江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水土保持高质量人才储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