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白粒全糯性小麦品种的选育实践与体会 收藏

白粒全糯性小麦品种的选育实践与体会

Breed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hite Waxy Wheat Cultivars

作     者:刘爱峰 韩冉 程敦公 李豪圣 曹新有 宋健民 刘成 郭军 刘建军 Liu Aifeng;Han Ran;Cheng Dungong;Li Haosheng;Cao Xinyou;Song Jianmin;Liu Cheng;Guo Jun;Liu Jianju

作者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出 版 物:《山东农业科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53卷第5期

页      面:133-137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600)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9LZGC00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1) 

主  题:小麦 糯性 选育 

摘      要:随着饮食多样化需求的增强,糯性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因而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从而带动了糯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其淀粉特性的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糯小麦突变体,人工杂交遗传重组是最早用于培育糯小麦的育种方法。EMS(Ethylmethane sulfonate)诱变技术、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等技术也被采用,但相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育种技术体系。本文以济糯116为例,从亲本选择、不同世代选择技术和手段、后代选育和抉择等方面,总结阐述了白粒全糯性小麦的育种技术体系,并讨论了其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可为糯小麦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