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与利用差异研究 收藏

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与利用差异研究

Difference i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peseed Germplasms with Contrasting Nitrogen Efficiency

作     者:秦璐 王建强 韩配配 李银水 顾炽明 胡小加 谢立华 廖星 Qin Lu;Wang Jianqiang;Han Peipei;Li Yinshui;Gu Chiming;Hu Xiaojia;Xie Lihua;Liao Xing

作者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出 版 物:《作物杂志》 (Crops)

年 卷 期:2021年第3期

页      面:28-33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202-5)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22-0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3-OCRI) 

主  题:油菜 低氮胁迫 氮效率 吸收转运 利用 

摘      要:氮效率研究是油菜营养性状遗传改良的前提,为探究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异同,以2个氮效率差异油菜种质H6(氮高效)和L18(氮低效)为供试材料,利用水培营养液设置正常氮(CK)和低氮(LN)2个氮浓度处理,培养14d后检测植株氮含量,计算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利用效率。结果显示,不同氮浓度处理对油菜苗期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相比,LN处理的油菜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均显著降低,而氮利用效率和根冠比显著提高;氮高效油菜种质H6的生物量、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氮低效种质L18,分别为L18的2.07、1.42、3.23和1.56倍。从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3个方面探讨了低氮胁迫处理下油菜种质苗期氮效率差异的原因,对深入开展油菜氮高效机理研究及油菜品种氮效率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