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GC-MS分析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代谢差异 收藏

基于GC-MS分析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代谢差异

Metabolic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Species of Taxus cuspidata Based on GC-MS

作     者:刘龙桀 吴可心 刁云飞 李中跃 穆立蔷 LIU Long-Jie;WU Ke-Xin;DIAO Yun-Fei;LI Zhong-Yue;MU Li-Qiang

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哈尔滨150081 

出 版 物:《植物研究》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21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798-8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0500) 东北红豆杉野外种群的更新扩散机制及保护策略(20189037) 

主  题:东北红豆杉 代谢组学 GC-MS 

摘      要:为了探究东北红豆杉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代谢物质的差异,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分析。利用GC-MS技术以及多元统计分析对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树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代谢物质有差异,总共检测到45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4种氨基酸、10种有机酸和一些糖醇等。其中有22个代谢物质表达上调,23个表达下调,通过KEGG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其中有7条通路影响较显著,分别为硫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其中检测到的代谢物如氨基酸和有机酸在栽培种中有更高的表达,东北红豆杉野生种在抗逆性能上弱于栽培种。而糖类却在野生种中表达更高,东北红豆杉野生种拥有更好的糖代谢能力,来抵御低温胁迫,本实验为指导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的保护和东北红豆杉的抗逆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