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加工工艺对F/M钢包壳管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收藏

加工工艺对F/M钢包壳管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M Steel Cladding Tubes

作     者:潘钱付 赵勇 牛犇 卓洪 邱绍宇 吴裕 刘超红 PAN Qianfu;ZHAO Yong;NIU Ben;ZHUO Hong;QIU Shaoyu;WU Yu;LIU Chaohong

作者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13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 

出 版 物:《热加工工艺》 (Hot Work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50卷第11期

页      面:45-50,54页

学科分类:080503[工学-材料加工工程] 08[工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  题:铁素体/马氏体钢 加工工艺 挤压-冷轧 

摘      要:对锻造态铁素体/马氏体(F/M)钢进行了两种不同挤压比的挤压-不同道次冷轧实验,研究不同工艺对F/M钢管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挤压、退火后,两条工艺路线制备的F/M钢管材均为马氏体组织,且细小的碳化物粒子在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在多道次轧制、退火过程中,大变形量的管材发生完全再结晶,微观组织是铁素体晶粒;而小变形量的管材发生部分再结晶,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构成;在相同道次冷轧和退火后,发生了完全再结晶的管材强度较低塑性高,只发生部分再结晶的管材表现出高强度和低塑性。经过相同的正火和回火后,两条工艺路线制备的成品管中马氏体板条宽度为200~300 nm,室温屈服强度为590~610MPa,550℃时屈服强度为330~350 MPa。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