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盐底辟构造形成演化分析--基于物理及离散... 收藏

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盐底辟构造形成演化分析--基于物理及离散元模拟

Analysis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alt Diapir in the Contractional Domain of Central Lower Congo Basin Based on Analogue and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作     者:程鹏 李江海 刘志强 CHENG Peng;LI Jianghai;LIU Zhiqiang

作者机构: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年 卷 期:2021年第57卷第3期

页      面:470-4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3002-007,2016ZX05033-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301)资助 

主  题:下刚果盆地 盐底辟构造 迷你盆地 物理模拟 离散元模拟 演化分析 

摘      要:基于下刚果盆地中段实际地震剖面,结合物理模拟及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西非安哥拉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盐底辟构造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理解被动大陆边缘重力失稳构造的深层驱动机制,分析挤压作用下底辟构造间迷你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与底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中段挤压带的盐底辟构造演化过程与应力条件密不可分,早期主要受重力扩张作用控制,后期受挤压作用控制。依据物理模拟实验、离散元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震剖面解释结果的对比,可将盐底辟构造的演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1)早期伸展再活化底辟阶段;2)中期被动底辟阶段;3)晚期挤压主动底辟阶段。盐底辟构造间迷你盆地的沉积中心向同期活动强烈的底辟构造迁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