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十年随访及适应证选择研究 收藏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十年随访及适应证选择研究

A 10-year follow-up study of indications for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作     者:韩骁 王祺龙 段芳芳 刘波 何达 田伟 Han Xiao;Wang Qilong;Duan Fangfang;Liu Bo;He Da;Tian Wei

作者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100035 

出 版 物:《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 卷 期:2021年第101卷第23期

页      面:1816-182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CFH2020-2-1121) 北京积水潭医院自然基金培育计划(ZR-201912) 北京积水潭医院“学科骨干”计划专项(XKGG202103) 

主  题:颈椎 颈椎退行性疾病 人工间盘置换术 适应证 节段活动 

摘      要:目的通过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回顾性探讨术前因素对ACDR术后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进一步完善ACDR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 ACDR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0年临床随访。其中男44例,女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9±14)个月;手术时年龄(45±8)岁。术前及随访影像学评估包括通过颈椎动力位X光片测量颈椎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通过颈椎侧位中立位X光片测量术前椎间隙高度,通过CT及影像学重建评价椎旁骨化(PO)等级,临床症状评估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计算其最佳截断值。结果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4.5°和8.7°±5.4°,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CDR术后患者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症状学诊断、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JOA及ND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与患者影像学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症;2: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和术前PO评级存在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计算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185°和2.5级,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和0.72。结论ACDR术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长期疗效,有效保留了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节段活动度好、椎旁骨化等级较低的患者术后远期获得良好的节段活动度的机会较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