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中医科519000
出 版 物:《医学理论与实践》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年 卷 期:2021年第34卷第12期
页 面:2043-2045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三风穴 耳穴压豆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证候积分 血流动力学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三风穴联合耳穴压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三风穴联合耳穴压豆,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大脑后动脉(LPCA)]。结果:治疗14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BA、RVA、LVA、RPCA、LP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大,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耳穴压豆及针刺三风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疾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