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十堰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湖北十堰442008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10
出 版 物:《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年 卷 期:2021年第40卷第3期
页 面:317-32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509)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专项面上项目(ZY2021M051) 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B2020106)
摘 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84万例新增病例和78万例死亡病例;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癌症相关病死率的第四大主要原因[1-2]。尽管近些年HCC在诊断、预防、化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其隐匿性较强,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并且预后效果差,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20%[3-5]。因此,寻找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外泌体是一种小的具有磷脂双层膜的纳米级囊泡,其直径约在50~150 nm之间[6],大小均一,并且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DNA、miRNA、lnc RNA、mRNA、肿瘤基因和转录因子等,包含丰富的可反应原发疾病的基因信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