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前景理论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差异性——以青岛市胶州湾围填... 收藏

基于前景理论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差异性——以青岛市胶州湾围填海造地为例

Disparity between willingness-to-accept and willingness-to-pay based on the prospect theory:A case study of Jiaozhou Bay reclamation in Qingdao City, China

作     者:许志华 卢静暄 曾贤刚 XU Zhihua;LU Jingxuan;ZENG Xiangang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青岛26610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青岛266100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出 版 物:《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年 卷 期:2021年第43卷第5期

页      面:1025-10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4[工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45) 

主  题:条件价值评估法 受偿意愿 支付意愿 差异性 前景理论 青岛市 

摘      要:受偿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差异性导致条件价值评估法有所争议。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参考点与厌恶损失构建效用函数,对受偿和支付意愿差异性的心理来源进行理论模型构建与分析,并在青岛市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胶州湾围填海造地3项差异化情景进行实证研究,为加强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结果的实践应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个体参考点偏离增大时,受偿和支付意愿的差异性增大;个体厌恶损失程度越高,表现出的受偿和支付意愿差异性越强。但两者在影响机理上有所差异,参考点通过正向影响受偿意愿,而厌恶损失通过负向影响支付意愿导致受偿和支付意愿间的差异性增大。(2)内在动机、融合动机以及教育程度均对支付意愿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并且与受偿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3)政府信任度与收入虽与支付意愿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并未对受偿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出显著影响。研究揭示了影响受偿和支付意愿之间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条件价值评估法运用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推进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