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出 版 物:《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 卷 期:2021年第37卷第6期
页 面:41-45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I13B032 贺普仁名家研究室,编号:2007-SZ-B-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14CB543203 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编号:BZ0437 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资助,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4号
摘 要:目的:观察贺氏火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梗死后出现患侧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联合贺氏火针速刺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4周。分别于基线期(入组前)、治疗后(入组后4周)及随访期(入组后24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改善程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SS-QOL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患侧上肢屈肌、患侧下肢伸肌)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改良Rankin量表方面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24周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SS-QOL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患侧上肢屈肌、患者手、患侧下肢伸肌)等方面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贺氏火针疗法可改善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偏瘫患肢的屈肘肌、屈腕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张力,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