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人群调味品消费量调查分析 收藏

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人群调味品消费量调查分析

The consumption survey of condiments for restaurant customers in 7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作     者:李善雅文 周玉静 雍凌 肖潇 李建文 刘兆平 魏晟 吴静 宋雁 LI Shanyawen;ZHOU Yujing;YONG Ling;XIAO Xiao;LI Jianwen;LIU Zhaoping;WEI Sheng;WU Jing;SONG Yan

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 

出 版 物:《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年 卷 期:2021年第33卷第2期

页      面:215-2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3[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603003) 

主  题:调味品 消费量 餐馆就餐 

摘      要:目的了解我国餐馆就餐人群调味品消费状况,为评估调味品中危害因素和营养素的暴露风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加三日记账法,调查北京、重庆、辽宁、山东、广东、江苏、陕西7个省/市126家餐馆的调味品使用量,同时记录每家餐馆每日就餐人次数,得到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结果我国餐馆就餐人群每人次调味品的消费量中位数为:盐及代盐制品3.52 g、鲜味剂和助鲜剂1.33 g、醋3.63 g、酱油5.18 g、酱及酱制品1.78 g、料酒及制品0.25 g、香辛料类1.54 g、复合调味料3.64 g、其他调味料0.00 g;各省市餐馆就餐人群的调味品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个省/市中,广东省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其他调味料每人次消费量最高,辽宁省醋、酱油、料酒及制品每人次消费量最高,重庆市香辛料类、复合调味料每人次消费量最高,陕西省酱及酱制品每人次消费量最高;大城市/主城区和县城/郊区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醋、香辛料类、复合调味料呈现出大城市/主城区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县城/郊区,而酱油、酱及酱制品、料酒及制品、其他调味料则呈现出县城/郊区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大城市/主城区;不同规模的餐馆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醋、料酒及制品、其他调味料呈现出中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均高于大型、小型餐馆(P0.05),酱油、复合调味料则呈现出小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大型、中型餐馆(P0.05),酱及酱制品、香辛料类调味品大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小型、中型餐馆(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种调味品消费量呈弱正相关关系。结论我国餐馆就餐人群的调味品消费量较高,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需综合考虑家庭就餐和餐馆就餐通过调味品摄入危害因素和营养素的暴露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