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区域性骤发干旱特征分析 收藏

中国区域性骤发干旱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flash drought in China

作     者:叶天 余锦华 叶梦茜 谢洁宏 YE Tian;YU Jinhua;YE Mengxi;XIE Jiehong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出 版 物:《气象科学》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41卷第3期

页      面:295-303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C1507704) 

主  题:区域性骤发干旱 高温 蒸散发 土壤湿度 

摘      要: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400多个观测站的候平均日最高气温、GLDAS 2.0/2.1的土壤湿度、蒸散发资料和ERA5的500 hPa位势高度、925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格点骤发干旱指数,在分析1979—2017年4—9月中国区域骤发干旱气候特征和骤发干旱指数的经验正交展开空间模态的基础上,确定骤发干旱发生频繁及变率大的区域,给出了区域性骤发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最后分析了典型个例的要素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骤发干旱多发于我国南方夏季,其中7月最多,以湖南和浙江地区发生最为频繁,这两个区域也是骤发干旱发生气候变率最大的区域。合成分析显示,高温是两个区域骤发干旱爆发的主要驱动因素:干旱爆发前一候,气温迅速升高,蒸散发快速增大,土壤湿度下降明显。2013年6—7月在湖南区域爆发了两次骤发干旱事件。第一次干旱爆发前,湖南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迅速增大,异常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减少和绝热增温,蒸散发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使土壤湿度减少,这次干旱由高温驱动;第二次干旱爆发前期,明显偏西、偏北且稳定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使地表太阳净辐射通量增强、近地层的偏南气流使高温维持,蒸散发随降水而变化,这次干旱为降水减少所驱动,高温起促进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