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C/N对生物絮凝硝化作用强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收藏

不同C/N对生物絮凝硝化作用强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N on Bio-flocculation Nitrification Intens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作     者:魏继红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Wei Jihong;Tan Hongxin;Luo Guozhi;Sun Dachuan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1306 

出 版 物:《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1687-169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19DZ2284300)资助 

主  题:C/N 生物絮凝 硝化作用强度 微生物群落 

摘      要:为了探究不同C/N (投入的总碳质量/投入的总氮质量)对生物絮凝硝化作用强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C/N为10:1、15:1、20:1、25:1、30:1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C/N为10:1和15:1两组NO_(3)^(-)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的(P0.05)。从节约碳源的角度考虑,在第一批次实验筛选出的差异组间,即在C/N为10:1和C/N为15:1之间,设置C/N为10:1、11:1、12:1、13:1和14:1,对照组不添加葡萄糖。结果显示,随着C/N的升高,各处理组NO_(3)^(-)的积累量逐渐下降。不添加碳源组NO_(3)^(-)的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的(P0.05)。不添加碳源糖组与C/N为10∶1、11∶1组NO_(3)^(-)的积累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NO_(3)^(-)积累量有显著差异性的3个处理组(不添加碳源组, C/N=10、12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3个处理组第一优势菌门和第一优势菌纲均为放线菌门和放线菌纲。在属水平中,芽孢杆菌属的丰度随着C/N的增加逐渐上升。综上所述,不添加碳源组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强,其余各处理组硝化作用强度随着C/N的升高逐渐降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