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 收藏

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

Parasitism of Sclerodermus pupariae (Hymenoptera:Bethylidae) on the young larvae of Massicus raddei (Coleoptera:Cerambycidae)

作     者:王小艺 杨忠岐 唐艳龙 姜静 高纯 刘云程 张显文 WANG Xiao-Yi;YANG Zhong-Qi;TANG Yan-Long;JIANG Jing;GAO Chun;LIU Yun-Cheng;ZHANG Xian-Wen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辽宁省宽甸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辽宁宽甸118200 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镇林业站辽宁凤城118113 

出 版 物:《昆虫学报》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53卷第6期

页      面:675-6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377)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8A12) 

主  题:栗山天牛 白蜡吉丁肿腿蜂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生物防治 

摘      要: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我国东北危害栎树的重要害虫。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中,通过功能反应实验方法探讨了利用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取食寄主补充营养的过程中,对栗山天牛1~2龄小幼虫的致死作用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平均每日最大致死量为0.53头。寄生作用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Ⅰ型方程,寻找时间21d内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当该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时,对栗山天牛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率均随寄主密度的上升而降低。当寄主密度固定不变时,随着寄生蜂密度的增加寄主的死亡数量线性升高,被寄生的寄主数量也上升,但该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应均显著下降,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是防治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良好天敌。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评价白蜡吉丁肿腿蜂在生产上的控害能力和制定寄生蜂的林间释放应用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