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日本血吸虫组蛋白基因家族分子进化分析 收藏

日本血吸虫组蛋白基因家族分子进化分析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histone gene family in Schistosoma japonicum

作     者:沈海默 郑琪 胡薇 Shen Haimo;Zheng Qi;Hu Wei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 

出 版 物:《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年 卷 期:2015年第42卷第2期

页      面:67-73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302) 

主  题:日本血吸虫 组蛋白 进化分析 基因倍增 

摘      要: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组蛋白的基因家族进化方面人手,对其基因家族的分子系统发育、共线性关系和基因倍增模式进行分析. 方法 下载3种主要致病血吸虫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及外源物种基因序列,经Blastp软件比对找出组蛋白各家族基因序列,经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选择压力指数(Ka/Ks).使用基因序列与基因组比对并定位,分析同源基因的共线性关系. 结果 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共包含组蛋白基因38条,分为5个子家族,分布在25个scaffold上.通过进化树分析共检测到基因倍增事件34次,推定基因丢失事件17次,其中H3和H4的倍增早在血吸虫物种形成之前已经完成.日本血吸虫组蛋白的倍增机制主要是DNA复制性转座,使得组蛋白在进化保守的同时还出现了更特异性的分化,从而携带更多组蛋白密码或其他修饰信息以应对较复杂的生命周期. 结论 日本血吸虫的组蛋白各子家族多数倍增事件发生在从血吸虫亚洲起源后到进入非洲分化出曼氏血吸虫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表明基因倍增是血吸虫应对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日本血吸虫的组蛋白倍增完全来自于DNA序列的复制性转座,且净化选择占主导因素,表明增强适应性的功能分化是基因进化最主要的驱动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