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年 卷 期:2022年第31卷第8期
页 面:795-80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项目(2016-12M-1-012)
摘 要:目的:本研究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载体制备番荔辛纳米混悬剂(K19 NPs),对其体外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并联合儿茶素(EGCG)进行体内外药效评价。方法:以bottom-up法制备K19 NPs,并考察其粒径分布、介质稳定性、包封率与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情况;同时采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进行体内外抑制作用的评价以及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制备得到K19 NPs平均粒径为(231.1±1.967) nm,于葡萄糖溶液介质中能够稳定存在,同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可达67.81%和87.99%,且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96 h能够累积释放91.5%。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可以证明K19 NPs与EGCG联合应用,对于乳腺癌4T1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抑制强度能够达到K19 NPs的2.26倍。体内研究表明,K19 NPs-EGCG(0.15 mg·kg-1+2 mg·kg-1)瘤内注射组肿瘤生长及肺部转移抑制效果最佳(抑瘤率:73.81%;肺转移结节数:1),明显优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组以及K19 NPs尾静脉注射组,且相较于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具有更集中的肿瘤分布。结论:K19 NPs的成功制备与联合EGCG进行局部给药后对于肿瘤的有效抑制,为其向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