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510642 广东省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30卷第5期
页 面:135-1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819)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2018-GDTK-08) 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启动项目(4400-K16013)
主 题:物种形成 物种概念 地理物种形成 合子后障碍 交配系统
摘 要: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由于生物群体进化是连续和动态的,物种界限变得难于界定。本文首先讨论了3种地理物种形成模式(同域、邻域及异域),并分析了近期报道的研究证据。其次,评述了合子后生殖隔离机制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应用群体基因组数据分析的证据,包括BDMI模型(Bateson-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霍尔丹法则及大X染色体效应。最后,探讨了交配系统作为合子前隔离机制之一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认为近交或自交通过扩大种群遗传结构分化,增强不同交配系统的种群间不对称基因渐渗,或种群间无基因渐渗等途径,促进新物种形成。已知植物交配系统的演化更倾向于从异交(或自交不亲和)向自交(或近交亲和)方式,花性状和基因组的分化推动形成所谓的自交综合征,研究交配系统驱动或强化物种形成模式对认识植物物种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