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哈尔滨150040 淄博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淄博255020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40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26610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10期
页 面:4209-4216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870512,32071649,320705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572014CA03)
主 题:啮齿动物 MAXENT模型 生境 适宜性评价 贺兰山
摘 要:贺兰山因其拥有独特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而十分适宜啮齿动物生存,但自保护区生态恢复以来并未见有研究评价啮齿动物在贺兰山的生境适宜性,使得其分布现状未知。使用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对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主要啮齿动物进行生境适宜性状况评价及预测,探究啮齿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影响6种啮齿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度和距矿区距离,海拔越高、坡度越大及距矿区距离越近均使啮齿动物生存适宜性降低;两两鼠种生境适宜面积叠加发现,大林姬鼠和阿拉善黄鼠适宜生境重叠面积最大(261.37 km^(2)),短尾仓鼠和子午沙鼠的适宜生境重叠面积最小(19.00 km^(2));6种主要鼠种均适宜的生境面积交集仅有17.14 km^(2),占贺兰山总面积的0.47%,6种主要鼠种均不适宜的生境面积有2985.23 km^(2),占贺兰山总面积的81.21%。研究表明,啮齿动物栖息地距矿区距离仍是影响其适宜生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废弃矿区采取措施,改善保护区啮齿动物生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