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出 版 物:《深圳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Shenzhen)
年 卷 期:2022年第5卷第4期
页 面:69-78页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20CJY031)
摘 要:在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下,建立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熵权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2000-2019年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各地区要素禀赋持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稳步上升,证实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但是,地区之间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提升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上升幅度最大,协调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提升幅度最小,协调程度最低,大部分省区还处于失调状态。这个结果反映了东部与中部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要素禀赋与制造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而西部和东北地区还没有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建立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二者还没有实现协调发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努力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引导企业按照最优要素禀赋进入相关产业,采用适宜的技术生产产品,是推动各地区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