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纳秒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生物机制及其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收藏

纳秒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生物机制及其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Biological mechanism prospect of 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 abl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作     者:刘振国 陈永刚 任志刚 陈新华 Liu Zhenguo;Chen Yonggang;Ren Zhigang;Chen Xinhua

作者机构:浙江省脉冲电场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3 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郑州45005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浙江杭州310003 

出 版 物:《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JOURNAL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年 卷 期:2022年第5卷第1期

页      面:8-12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8ZX10301201)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2019-ZD-6-01)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2020XGZX06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82027803) 

主  题:纳秒脉冲电场 加速康复外科 肝癌 细胞实验 动物实验 免疫反应 

摘      要:为了发挥加速康复外科的优势,需要采用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并与重要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切入整合。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已在加速康复外科中显示出潜在优势,对于纳秒脉冲电场这一最新迭代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着重系统回顾了纳秒脉冲电场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揭示纳秒脉冲电场作用于细胞产生影响的机制,阐明这一微创技术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中的生物机制。纳秒脉冲具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激活免疫细胞、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上述消融机制决定了纳秒脉冲电场消融肿瘤的临床应用场景。纳秒脉冲不产生焦耳热,可安全用于紧贴大血管的肿瘤;能突破手术和热消融禁区,微创精准用于大血管旁肿瘤的治疗;通过常温消融降低消融损伤、激活免疫。可以在门诊进行手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卫生经济负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