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中微塑料组成的空间分布及潜在来源解析 收藏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中微塑料组成的空间分布及潜在来源解析

Spatial Variation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Microplastics in Rivers in Tongzhou District,Beijing

作     者:门聪 李頔 左剑恶 邢薇 刘梦瑶 魏凡钦 胡嘉敏 谢珍雯 邢鑫 沈杨贵 MEN Cong;LI Di;ZUO Jian-e;XING Wei;LIU Meng-yao;WEI Fan-qin;HU Jia-min;XIE Zhen-wen;XING Xin;SHEN Yang-gui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中典型污染物控制与水质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43卷第7期

页      面:3656-36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主  题:微塑料 北方河流 北京市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摘      要:微塑料既是一种新兴污染物,还能作为载体吸附污染物,对河流等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但目前针对我国北方河流中微塑料污染问题的研究鲜见.基于对北京市通州区内6条河流共19个点位的水样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微塑料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所有点位上的检出率为100%,其中小中河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是所有河流中最高的(3.50×10^(4) n·m^(-3)),是运潮减河中平均丰度的4.04倍.粒径上,90.49%微塑料的粒径小于2000μm,且仅在2个点位上监测到了粒径大于4000μm的微塑料.微塑料呈现出纤维状、薄膜状、碎片状和颗粒状等4种形态,其中纤维状的微塑料占比最高(90.23%).微塑料以透明色和蓝色为主,共占比84.29%.人造丝的占比最高,且在各点位上的占比都在66.67%以上,而其他成分微塑料的分布在不同点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微塑料丰度还是成分种类,河流上游均高于下游.根据微塑料的形状、成分、颜色和丰度的空间特征,解析了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来源.对于河流中占比最高的纤维状微塑料,其主要来源可能为服装洗涤、渔具和防尘网的使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