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出 版 物:《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3期
页 面:103-111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被恢复格局对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42001211)
主 题: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带 生态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空间网络 土壤保持
摘 要:[目的]分析生态空间网络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为提升黄土高原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稳定性三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分析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与土壤保持量的关系。[结果](1)西南秦岭一带水源涵养量高,吕梁山脉西侧—黄龙山东侧及子午岭西侧的区县土壤保持量低,秦岭及子午岭主脊东侧生物多样性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敏感,区域整体景观格局较稳定。(2)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6 245 km^(2),占全区的38.8%;生态廊道共125条,共长9 071.40 km。(3)生态节点共142个,源地节点的度与土壤保持量呈正相关。[结论]基于“重要性—敏感性—景观特征构建的生态空间网络准确可行,应重点加强对薄弱节点及度值较低的源地节点的建设,使生态用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