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收藏

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Superficial Needling for Lumbar and Back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作     者:马志红 白玉 付爱玲 MA Zhihong;BAI Yu;FU Ailing

作者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治未病科河南郑州450000 郑州市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河南郑州450000 

出 版 物:《新中医》 (New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54卷第17期

页      面:215-21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科研项目(CZSYJJ16034) 

主  题: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浮针法 肌电特征 腰椎功能障碍 

摘      要:目的:观察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腰椎功能及疼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64.58%(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竖脊肌、多裂肌力-位移距离(FDD)水平和髂肋肌、最长肌、多裂肌疼痛侧中位频率(M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和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