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收藏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netz-phytoplankton in the eastern marginal China seas

作     者:周茜茜 陈长平 梁君荣 高亚辉 Qianqian Zhou;Changping Chen;Junrong Liang;Yahui Gao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15年第23卷第1期

页      面:23-3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128 41476116) 国家重点研究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428704) 

主  题:浮游植物 细胞密度 多样性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 

摘      要:为揭示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规律,根据2006年6–7月、2007年1–2月、2007年11月和2009年4–5月在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域(25.00°–39.00°N,118.00°–129.00°E)进行的综合采样调查,对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网孔直径77μm)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0属257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是主要功能群,其次是甲藻,主要的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囊状海链藻(***)、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菱形海线藻(***)、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2×104–31,350.21×104cells/m3,最低值出现在冬季黄海海域,最高值出现在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域。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趋势,浮游植物各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