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11期
页 面:2715-27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4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88102,32072030)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9380)资助
摘 要: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白背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发现广西野生稻‘Y11’高抗白背飞虱,‘Y11’植株上白背飞虱的数量及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广恢998’,表现出较强的排趋性和抗生性。为解析‘Y11’抗白背飞虱的遗传基础,以‘Y11’为供体亲本,籼稻品种‘广恢998’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_(3)F_(9)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完成了该群体白背飞虱苗期抗性鉴定及全基因组连锁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抗白背飞虱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检测。结果发现,在水稻2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抗性位点,分别命名为qWBPH2^(Y11), qWBPH6^(Y11)和qWBPH1^(Y11),其LOD值分别为4.8、2.5和3.7,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9.3%、2.3%和5.6%,且3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均来自于广西野生稻‘Y11’。进一步从BC_(3)F_(9)回交群体中挑选携带qWBPH2位点的家系继续与‘广恢998’回交2次,经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qWBPH2的近等基因系,近等基因系的白背飞虱抗性显著高于背景亲本‘广恢998’。上述抗白背飞虱QTL的定位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为抗性基因克隆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品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