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收藏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The Experienced Utility of Well-being and the Deviation Mechanism of Irrational Decision-making

作     者:李爱梅 鹿凡凡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 

出 版 物:《心理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3年第21卷第6期

页      面:1059-107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4[教育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70871054 71271101) 

主  题:幸福感 体验效用 非理性决策 认知机制 焦点错觉 

摘      要: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包括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这三者有极其重要的本质差异,导致决策偏差和非理性。本研究运用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从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脑神经层次三个层面,立体地开展幸福感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研究。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部分:(1)预期幸福、即时幸福和回忆幸福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2)三种体验效用产生偏差的认知心理机制;(3)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偏差的脑神经机制。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在人类判断与决策过程中,预期、即时和回忆三种效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2)三种体验效用出现偏差的信息加工特点和脑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三种效用的偏差规律及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决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一个贡献;对政府管理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避免牺牲体验追求指标,解决幸福悖论,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