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衣壳组装调节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中... 收藏

衣壳组装调节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Urgent scientific issues to be solved in clinical trials of capsid assembly modulator combined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作     者:鲁凤民 黄鸿鑫 毛天皓 陈香梅 庄辉 LU Fengmin;HUANG Hongxin;MAO Tianhao;CHEN Xiangmei;ZHUANG Hui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北京100044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出 版 物:《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8期

页      面:1705-1709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主  题:乙型肝炎,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衣壳组装调节剂 

摘      要:慢性HBV感染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应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均无法直接靶向共价闭合环状DNA,难以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临床治愈。因此,33亟需研发靶向HBV复制周期各阶段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衣壳组装调节剂(CpAM)通过不同机制靶向病毒衣壳的组装,进而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其与NUC联用本应发挥良好的协同抗病毒作用,但现有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接受有限疗程CpAM与NUC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发生停药后病毒学反弹。本文根据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上述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并提出在未来以安全停药为观察终点的临床试验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CpAM与NUC联合抗病毒治疗,以耗竭或沉默共价闭合环状DNA池,从而提高CHB患者安全停药的可能性。此外,多靶点的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