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鼠对旋毛虫再感染的抵抗力实验观察(英文) 收藏

大鼠对旋毛虫再感染的抵抗力实验观察(英文)

Protective Immunity and Antibody Response of Rats Infected with Trichinella spiralis

作     者:全福实 李幸淑 郑明淑 赵成元 朱炅焕 李俊商 林汉锺 Fu-Shi QUAN;Haeng-Sook LEE;Myung-Sook CHUNG;Sung-Weon CHO;Kyoung-Hwan JOO;Joon-Sang LEE;Han-Jong RIM

作者机构:Emory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30322 高丽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韩国首尔136-705 

出 版 物:《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年 卷 期:2008年第26卷第2期

页      面:119-1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旋毛虫 保护性免疫 抗原 ELISA IgG 

摘      要:目的研究实验感染旋毛虫(韩国分离株)的大鼠对成虫和肌期幼虫阶段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和IgG,IgG1,IgG2a抗体反应。方法4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2组(A1、A2组,共10只)用于观察成虫阶段引起的保护性免疫,B组(B1、B2组,共14只)用于观察肌期幼虫阶段引起的保护性免疫,C组(C1、C2组,共17只)为感染对照组,D组(5只)为正常对照组。A、B和C组分别每鼠感染1000条旋毛虫肌幼虫,分别于感染后第7天(A1、A2组)和第30天(B1、B2组),用氟苯咪唑治疗(20mg/kg,10d)。治疗后第10天,A和B组每鼠再次感染500条旋毛虫肌幼虫,于感染后第7天剖杀A1和B1组大鼠,检测肠道内成虫数,于感染后第30天剖杀A2和B2组大鼠,检测横膈膜内肌期幼虫数,同时分别剖杀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每组同期取血,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结果旋毛虫成虫阶段对成虫和肌幼虫的保护性免疫分别为100%和99.96%,肌幼虫阶段对成虫和肌幼虫的保护性免疫分别为99.92%和99.89%。肌幼虫感染阶段抗肌幼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0.1和0.1)和成虫感染阶段(分别为0.5、0.09和0.09)比较,抗体反应均显著增高(分别为3.0、2.2和0.8)(P0.01)。且幼虫期抗肌幼虫分泌排泄抗原特异性IgG1抗体(2.2)显著高于特异性IgG2a抗体(0.8)(P0.01)。结论旋毛虫的成虫和肌幼虫阶段的感染均对成虫和幼虫的再感染产生保护性免疫。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