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100035
出 版 物:《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16期
页 面:1046-10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L212041)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内踝螺钉骺阻滞技术矫正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性并计算矫正速率,分析影响对矫正效果的因素及螺钉取出后畸形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1例(49踝)于小儿骨科接受内踝螺钉骺阻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左侧24踝,右侧25踝;手术时中位年龄10.75(4.5,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7(12,64)个月。按照诊断分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HME)23踝,腓侧轴旁半肢5踝,胫侧轴旁2踝,多发内生软骨瘤病5踝,神经纤维瘤病5踝,外伤骨折6踝,纤维异样增殖3踝。在踝关节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来评估踝关节畸形程度及矫正情况,Malhotra分级用于评估腓骨远端短缩上移程度。结果49踝中最终36踝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有效率为73.5%。螺钉类型(半螺纹或全螺纹)、螺钉长度(是否到对侧皮质)、垫片使用、临床诊断分组及年龄均不是能否得到有效矫正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对于取得有效矫正病例的术后矫正幅度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2)=0.67),在控制年龄差异后,矫正时长(P0.001)、临床诊断(P=0.013)及术前LDTA(P=0.002)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对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平均矫正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0,P=0.003)。结论内踝螺钉骺阻滞术是治疗发育期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可靠手段,不同的临床诊断对儿童踝外翻畸形矫正速率可产生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