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喀斯特地区河岸土壤碳磷对土地利用演变的响应 收藏

喀斯特地区河岸土壤碳磷对土地利用演变的响应

Responses of riparian soil carbon and phosphorus to land use evolution in karst area

作     者:张寒 吴琳娜 欧阳坤长 冯紫薇 ZHANG Han;WU Linna;OUYANG Kunchang;FENG Ziwei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出 版 物:《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年 卷 期:2022年第53卷第8期

页      面:50-57页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12442)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7)78号) 

主  题:土地利用演变 土壤有机碳 全磷 土壤碳磷比 喀斯特地区 都柳江 

摘      要:为探究喀斯特地区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演变对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密度及土壤碳磷比的影响,采集耕地、林地上黄壤和石灰土等土壤样品,运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方法、土壤类型法、克里金插值法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法,估算都柳江上游沿岸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密度及储量。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3~2019年土地利用演变主要为连续耕地、连续林地和退耕还林。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3.94 kg/m^(2),高于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3.19 kg/m^(2)),有机碳储量为3.2×10^(6) t;全磷密度平均值为0.124 kg/m^(2),略低于中国表层土壤平均水平(0.166 kg/m^(2)),全磷储量为1.0×10^(5) t。②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演变中,连续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退耕还林6 a有机碳密度较连续耕地增加20%,连续耕地土壤全磷密度最高;随退耕还林时间的增加,土壤碳磷比逐渐增高,退耕还林6 a土壤碳磷比显著高于连续耕地。因此,退耕还林可以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具有积极作用;而全磷更多是受耕地施肥作用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