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收藏

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Analysis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ingjiang River Basin from 2000 to 2020

作     者:谢香群 王欣珂 林弘 王圳峰 刘燕 谢慧黎 刘兴诏 XIE Xiang-qun;WANG Xin-ke;LIN Hong;WANG Zhen-feng;LIU Yan;XIE Hui-li;LIU Xing-zhao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福建福州350013 

出 版 物:《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Ec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卷第8期

页      面:53-60,101页

学科分类: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福建省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资助(KY-090000-04-202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401)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交叉融合引导项目(YSYL-xkjc-2)资助 

主  题: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汀江流域 

摘      要: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剖析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流域土地利用的管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移动窗口法分析了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汀江流域内的自然景观不断转向人造景观,具体表现为人造地表(+120.95 km^(2))、耕地(+59.87 km^(2))、水体(+31.04 km^(2))大幅转入,草地(-135.83 km^(2))、林地(-66.8 km^(2))、灌木地(-8.8 km^(2))、湿地(-0.05 km^(2))大幅转出。2)从类型水平上看,流域景观离散程度不断增大,斑块边缘规则化;从景观水平上看,整体破碎度、割裂度加剧。林地景观具有很强的优势性,以其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斑块呈现破碎状态,且斑块的割裂程度大,离散程度高;以人造地表为代表的人造景观斑块呈现片状分布,边界规则化,且斑块面积呈现增大趋势。3)人口密度(X6)、年降水量(X7)、年平均温度(X8)是驱动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和影响机制提供思路,对汀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