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出 版 物:《中国全科医学》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年 卷 期:2023年第26卷第4期
页 面:409-416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主 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摘 要:背景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3月,以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从0.2489/10^(5)升至4.9569/10^(5),死亡率从0.0605/10^(5)升至1.4312/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年均上升22.70%〔95%CI(20.70%,24.80%)〕和18.80%〔95%CI(12.10%,25.90%)〕。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均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影响;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J字形上升趋势,年龄别发病率从5~9岁组的0.0004/10^(5)上升至75~79岁组的2828.8285/10^(5),年龄别死亡率从5~9岁组的0.0004/10^(5)上升至75~79岁组的740.2974/10^(5);随着时期的推移,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均逐渐增加,以2009—2013年时期组为对照组〔时期率比(RR)值=1.0000〕,发病风险RR值由2004—2008年时期组的0.3156〔95%CI(0.2772,0.3594)〕上升至2014—2018年时期组的2.0244〔95%CI(1.8771,2.1832)〕,死亡风险RR值由2004—2008年时期组的0.3291〔95%CI(0.2917,0.3713)上升至2014—2018年时期组的1.5226〔95%CI(1.4128,1.6409)〕;与较早出生的队列相比,较晚出生的队列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更高,以1969—1973年出生队列组为对照组(出生队列RR值=1.0000),发病风险RR值由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0001〔95%CI(0,0.0004)〕上升至2009—2013年出生队列组的471.3853〔95%CI(118.5243,1874.7556)〕,死亡风险RR值由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0001〔95%CI(0,0.0006)〕上升至2009—2013年出生队列组的93.6345〔95%CI(21.1680,414.1824)〕。结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艾滋病发病与死亡风险的时期、队列效应均呈上升趋势。需重点加强对中老年群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