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济南小清河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功能效果综合评价 收藏

济南小清河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功能效果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Landscape Function Effect of Plant Allocation Pattern in the Typical Landscape Section of the Xiaoqing River in Jinan

作     者:慕德宇 王治华 张睿 房乐瑶 李楠 MU Deyu;WANG Zhihua;ZHANG Rui;FANG Leyao;LI Nan

作者机构: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园林植物研究所济南250101 

出 版 物:《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年 卷 期:2022年第39卷第9期

页      面:125-131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山东省农业科技资金(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林地土壤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9LY005) 山东省农业科技资金(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困难立地多功能可持续利用林草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9LY009) 

主  题:层次分析 聚类分析 植物配置模式 综合评价 济南小清河 

摘      要:2019年济南小清河重新进行改造,其是具有排洪灌溉、水路运输、康养休闲等功能的重要城市河道。针对其改造后的6个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效果,采用样方详查法采集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每类植物配置模式中的横向和竖向结构特色。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16种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结果表明:AHP准则层的影响因子中,功能属性为主要因素,安全性、景观持续性等是指数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两种方法均筛选出景观效果最佳的和最差的植物配置模式,分别为M1、M2、M11、M13和M3、M8、M9。与AHP相比,聚类分析法客观性评价占主导,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城区河道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