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出 版 物:《麦类作物学报》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8期
页 面:988-10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1[农学-作物学] 090302[农学-植物营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6-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SWYY-15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扬州大学交叉学科高层次青年支持项目
摘 要:为探究不同栽培措施集成对稻茬小麦产量及农艺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氮空白、当地常规(对照)、减氮、减密减氮、施有机肥、施蚓粪6种栽培措施处理,对不同栽培措施下稻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冠层光合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在不同栽培措施下均表现为施有机肥施蚓粪减密减氮当地常规减氮氮空白。与对照相比,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在减密减氮、施有机肥和施蚓粪栽培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45%、22.33%和11.02%,而这主要得益于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同步提高。各栽培措施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茎蘖成穗率、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比叶重、叶片氮含量和拔节期至成熟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了开花期的株高、叶角、透光率以及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冠层温度。综合来看,在江苏稻茬麦区,扬麦16和扬麦20均在基本苗192×104株·hm^(-2)、施氮量216 kg·hm^(-2)和有机肥施用量1800 kg·hm^(-2)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和冠层光合特性,进而实现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