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出 版 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4期
页 面:22-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304[历史学-世界地区 国别史] 06[历史学] 0603[历史学-世界史]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大项目“二战前后的巴尔干纷争与大国决策研究1933—1947”(20ZDA13)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大罗马尼亚” 比萨拉比亚 布科维纳 特兰西瓦尼亚 南多布罗加 多瑙河入海口 苏德关系
摘 要:1940年6—9月,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联合肢解了一战后才成立的“大罗马尼亚王国。德国虽然不是肢解“大罗马尼亚的直接参与方,但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借此实现了将匈、保、罗三国都牢牢拴在自己战车上的目标。各方围绕此事的不同战略考虑和政策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德战争前巴尔干地区格局的演变。苏德关系就此从准盟友向潜在之敌加速转变,甚至围绕多瑙河入海口控制权展开公开军事政治争夺。“大罗马尼亚的建立和肢解,凸显了地缘政治规律在20世纪上半叶中东欧局势演进中的深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