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水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出 版 物:《中国渔业经济》 (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
年 卷 期:2022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85-92页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0403,2018YFD09007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303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XT0604,2020TD46)资助
主 题:工厂化养殖模式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摘 要:陆基工厂化养殖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是我国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两种典型模式,对这两种养殖模式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结合当地条件权衡利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查阅,对两种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及水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固定成本低于可变成本;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单位产量高,总收益高,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成本利润率为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的2.59倍,采用该模式生产每千克对虾的盈亏平衡价格及其与销售价格差额分别为工厂化养殖模式的0.65和2.14倍;另一方面,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细菌及微藻丰富度更高,对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净化能力更强,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效益显著。整体来看,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效率高,总收益高;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