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阻沙效应及输沙粒度特征 收藏

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阻沙效应及输沙粒度特征

Sand blocking effect and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Jilantai Salt Lake protection system

作     者:管雪薇 杨采怡 刘广明 汪季 肖蒙 丁延龙 陈金林 Guan Xuewei;Yang Caiyi;Liu Guangming;Wang Ji;Xiao Meng;Ding Yanlong;Chen Jinlin

作者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出 版 物:《中国沙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50-5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项目(2019AB03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主  题:输沙通量 阻沙效应 防护体系 吉兰泰盐湖 

摘      要:风沙危害是制约荒漠盐碱湖区资源开采的重要因素,研究盐湖防护体系风沙运移规律及其颗粒运动方式对实现盐湖资源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监测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逐月对防护体系不同部位输沙通量进行观测,探究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沙粒运动方式及各月输沙通量变化规律,以期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从流动沙垄至盐湖湖心风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除白刺灌丛外,其余样地风速基本不受风向影响。(2)除防护林带外,季节变化对防护体系50 cm高度以上输沙通量影响较大。(3)防护体系各样地0—40 cm高度的输沙通量占总输沙通量的53.43%—96.63%,区域内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为主。(4)从流动沙垄至盐湖湖心,沙物质粒径分布曲线整体呈双峰型,且沙物质颗粒粒径表现为先增大,至盐碱滩地时达到最大,后略减小的趋势。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50 cm高度以上输沙通量受季节影响较大,但整体仍可拦截95.79%—99.93%的沙粒,从而有效避免盐湖湖面积沙。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