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膝下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 收藏

经膝下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

Curative effect of CDT in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ia sub⁃knee vein access

作     者:罗翰林 白骁 许卫国 LUO Hanlin;BAI Xiao;XU Weiguo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广东珠海519000 

出 版 物:《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16期

页      面:2042-2045,2050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编号:62027901) 珠海市人民医院2019年度培育项目(编号:2019PY-23) 

主  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胫后静脉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经膝下穿刺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经胫前(venae tibiales anteriores)或胫后静脉(venae tibiales posteriores)穿刺行CDT治疗,对照组经腘静脉(popliteal vein)入路行CDT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使用尿激酶(urokinase)总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效果(1级1例,2级1例,3级27例),术后静脉通畅率(86.2±12.4)%及术后porter评分(1.2±0.9),术后小腿周径差(1.0±0.8)cm和小腿消肿率(70.3±19.0)%等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下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混合型DVT与腘静脉入路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膝下静脉入路应用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