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obot-assiste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作     者:杨毅 地力牙尔·莫合塔尔 彭理斌 胡洋 叶尔扎提·哈加合曼 金格勒·哈依茹拉 曹力 Yang Yi;Diliyaer Mohetaer;Peng Libin;Hu Yang;Yeerzhati Hajiaheman;Jingele Hayirula;Cao Li

作者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乌鲁木齐830054 

出 版 物:《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年 卷 期:2022年第27卷第12期

页      面:810-81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1304200) 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20E0285) 

主  题: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骨科机器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4—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75岁。单节段骨折26例,双节段骨折4例;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2例,T_(12)10例,L_(1)8例,L_(2)5例,L_(3)7例。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传统经皮椎体穿刺成形术,机器人组行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项目:(1)比较2组患者伤椎穿刺点导针定位时间、术中透射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上下邻椎前缘高度平均值);(2)机器人组中,测量比较术前规划穿刺通道与术中实际穿刺通道的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评估机器人导针定位的精准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伤椎分布情况、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组单个导针平均定位时间、术中透射次数分别为(283.5±118.7)s、(12.4±5.7)次,均少于对照组的(469.2±113.9)s、(16.5±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2.78,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3.59,P=0.002、0.003)。机器人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对照组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机器人组中,术前规划穿刺通道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16.7°±3.4°、10.0°±6.6°、(33.3±6.2)mm,术中实际进针隧道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16.6°±3.8°、8.5°±6.2°、(33.3±6.2)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82、-0.01,P值均0.05)。结论与传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穿刺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效果相同,还具有导针定位精准、定位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临床试验注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0000403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