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
出 版 物:《江苏农业学报》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6期
页 面:1517-15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农业农村部农田“耕地质量保护专项国家耕地质量监测”项目(21190017/125C0505)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19-047)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a06020002)
摘 要:为探讨区域性补充耕地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的全椒县和长丰县为研究区域,在确定基于生产适宜性、区域性特点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区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符合江淮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补充耕地,已满足土体厚度≥50 cm、50 cm土体内地表碎屑物含量(地表砾石度)≤20%、土壤有机质含量≥6 g/kg和地形坡度25°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处于2等至7等,周边耕地的质量等级处于2等至6等。补充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60,周边耕地的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04。补充耕地土壤灌溉与排水能力高于周边(成熟)耕地,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周边(成熟)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