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出 版 物:《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0年第30卷第3期
页 面:36-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02[农学-森林培育]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研究"(2006BAD03A0202)
摘 要: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人工干扰强度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植被类型的优化配置是充分发挥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前提。在对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蔡家川流域内6种主要林分类型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结构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垂直结构好,相应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强。该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天然次生山杨林天然次生槲栎林人工刺槐侧柏林混交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应用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结果对该流域中嵌套的刘家凹小流域现有林分的面积进行调整,调整后该小流域的水源涵养总体能力提高了35.99%,其中土壤有效持水量增加了46.39%,增加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