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 收藏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ngmaikang Granule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作     者:谢文莹 张晨 辛竞妍 李文慧 张涛静 XIE Wen-ying;ZHANG Chen;XIN Jing-yan;LI Wen-hui;ZHANG Tao-jing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出 版 物:《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48卷第2期

页      面:542-5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4223) 

主  题:糖脉康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摘      要:系统评价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纳入糖脉康颗粒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评价手册5.3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及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异质性检验,使用GRADEpro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以临床有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手足麻木、肢体疼痛、感觉迟钝或消退、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最终纳入19项RCTs,16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临床有效率(RR=1.45,95%CI[1.32,1.61],P0.00001)、肢体疼痛(RR=1.70,95%CI[1.27,2.27],P=0.0003)、腓神经MCV(MD=4.08,95%CI[3.29,4.86],P0.00001)及HbA1c(SMD=-1.23,95%CI[-1.80,-0.66],P0.0001)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试验组联合用药后在手足麻木(RR=1.42,95%CI[1.12,1.80],P=0.003)、感觉迟钝或消退(RR=1.41,95%CI[1.05,1.91],P=0.02)、正中神经SCV(MD=4.59,95%CI[0.92,8.27],P=0.01)、腓神经SCV(MD=4.68,95%CI[3.76,5.60],P0.00001)及正中神经MCV(MD=5.58,95%CI[4.05,7.11],P0.00001)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FBG(MD=-0.57,95%CI[-1.27,0.12],P=0.11)及2hPBG(MD=-0.69,95%CI[-1.70,0.33],P=0.18)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R=1.28,95%CI[0.58,2.82],P=0.54)方面2组安全性相当。结果表明,糖脉康颗粒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周围神经症状及血糖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目前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今后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