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磷脂种类对吲哚菁绿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的影响 收藏

磷脂种类对吲哚菁绿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的影响

Impact of phospholipid type on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ocyanine green liposomes

作     者:廉唱唱 周梅 彭成军 汪永忠 桂双英 李真宝 LIAN Changchang;ZHOU Mei;PENG Chengjun;WANG Yongzhong;GUI Shuangying;LI Zhenbao

作者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安徽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 药物制剂技术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12 安徽省现代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12 

出 版 物:《药物评价研究》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3年第46卷第3期

页      面:524-530页

学科分类:100702[医学-药剂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3675) 安徽中医药大学培育项目(2020py04,2021py05) 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429) 

主  题:吲哚菁绿 脂质体 氢化大豆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稳定性 光热效率 

摘      要:目的探究磷脂种类对吲哚菁绿(ICG)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挤出法分别制备以氢化大豆卵磷脂(HSPC)、蛋黄卵磷脂为脂质成分的脂质体(ICG-H-Lipo、ICG-E-Lipo)。采用Zetasizer3000HS粒径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形态;超滤离心法分别测定ICG-H-Lipo和ICG-E-Lipo的包封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ICG-E-Lipo、ICG-H-Lipo及游离ICG在400~1000 nm的紫外吸收光谱。以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脂质体用纯水稀释10倍、4℃条件下储存1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考察脂质体在模拟血浆(pH 7.4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考察脂质体用纯水稀释10倍后给予808 nm激光辐照(1 w·cm^(−2)、5 min)7 d内稳定性;将ICG-HLipo、ICG-E-Lipo和游离ICG 4℃避光保存,分别于0、1、3、5、7 d检测ICG在780 nm处的吸光度(A)值。将ICG-ELipo、ICG-H-Lipo和游离ICG配制成ICG质量浓度为25μg·mL^(−1)的溶液,给予1 w·cm^(−2)、808 nm激光辐照5 min,用红外热像仪记录温度变化;给予5个808 nm激光开-关辐照(1 w·cm^(−2),开5 min,关15 min),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温度变化;采用1 w·cm^(−2)、808 nm激光分别辐照0、1、2、3、4 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值变化;以评价不同制剂的光热效率。结果成功制备了ICG-H-Lipo和ICG-E-Lipo,粒径分布均匀,ICG的包封率分别为77.97%和70.67%。ICG-E-Lipo、ICG-H-Lipo均在895 nm处出现了强吸收峰,相比于游离ICG,ICG-E-Lipo、ICG-H-Lipo均发生了明显红移。稳定性结果表明,ICG-H-Lipo和ICG-E-Lipo在去离子水、血浆溶液中及激光照射后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储存7 d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ICG-E-Lipo和ICG-H-Lipo具有比游离ICG更好的稳定性(P0.05、0.001),且ICG-H-Lipo中的ICG稳定性最好。经过808 nm激光辐照5 min后,ICG-E-Lipo、ICG-H-Lipo、游离ICG的温度均能达到肿瘤细胞的死亡温度;在5次激光开-关循环照射后,ICG-H-Lipo的产热效率相对稳定,而ICG-E-Lipo略有下降,游离ICG的产热效率下降了64%;激光照射4 min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表明,游离ICG发生严重的光漂白现象,ICG脂质体吸收峰下降较缓慢。结论脂质体能显著改善ICG的稳定性;ICG脂质体的制剂学性质与磷脂种类密切相关;相同处方下,与蛋黄卵磷脂相比,HSPC制备的ICG脂质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光热性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