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强化栽培对水稻后期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收藏

强化栽培对水稻后期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Effects of SRI Technique on Population Quality after Heading Stage and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作     者:陈惠哲 朱德峰 饶龙兵 林贤青 张玉屏 CHEN Hui-zhe;ZHU De-feng;RAO Long-bing;LIN Xian-qing;ZHANG Yu-ping

作者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 

出 版 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6年第25卷第5期

页      面:483-4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农业部重大研究专项(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集成)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3-1)资助 

主  题:水稻 强化栽培 群体质量 大穗 产量 

摘      要:以高产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7954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对水稻中后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在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下,主要是通过改善水稻后期群体质量,促进大穗形成从而实现增产。在强化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下,抽穗期功能叶的配置比较合理,叶片宽且挺,能较好的截获光能,且水稻抽穗期至花后20 d的叶面积衰退率较少,有利于抽穗后光合能力的提高和物质积累,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多,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保证水稻大穗形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