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00730
出 版 物:《北京医学》 (Beijing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12年第34卷第4期
页 面:275-278,I000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关木通等中药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可能作用。方法分析16例关木通等中药所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病理特点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情况。对10例肾活检标本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检测。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在服用关木通等中药后出现肾脏病变,10例中药成分中明确含有关木通,5例就诊时已进入尿毒症期或尿毒症前期。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血压一般正常。尿常规基本无白细胞,蛋白尿较轻,尿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3000ng/ml),贫血13例,伴肾性糖尿14例、肾小管酸中毒10例。肾活检显示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大片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脱落,间质灶性或成片以单核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大片纤维化,小叶间动脉壁可增厚。肾小球无病变或轻度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波型蛋白表达增加,肾间质Ⅲ型胶原表达增加。7例予泼尼松15~50mg/d治疗8~72个月后,4例肾功能有所好转,2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稳定,1例肾功能继续恶化。1例经过对症治疗2个月后肾功能正常,5年后肾小管酸中毒和肾性糖尿完全消失。结论关木通等中药可引起慢性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很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皮质激素可能对缓解关木通等中药所致肾小管间质病变有一定作用,其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