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49
出 版 物:《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40卷第3期
页 面:351-3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2804[工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102[工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3001)资助
摘 要:干旱是草地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建立有效的草地干旱监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干旱监测基于单一的气象或遥感数据,无法全面地刻画复杂的干旱事件。而已有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多依赖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传统气象指标,传统气象指标的计算较为复杂,且对农业干旱的表征能力有限,因此应考虑应用更可靠稳定的数据源构建草地干旱监测模型。目前已形成一些耦合气候指标、水文指数和遥感信息来描述干旱过程的监测模型,如美国干旱监测系统USDM。以USDM干旱类别为先验干旱知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耦合多源遥感和气象数据的草地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适用性在内蒙古草地区进行适用性验证。模型相较USDM具有1 km尺度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区域尺度上具有更优的监测能力;在内蒙古地区的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变量干旱指标,模型与土壤墒情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且能够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监测出草地干旱的时空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