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210009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与风险评估研究所南京210009
出 版 物:《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6期
页 面:1792-18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0713[理学-生态学]
摘 要:近年来,号称“海中PM_(2.5)的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是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它的来源广泛、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等特征使其可在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然而,有研究已检测到空气中也存在着微塑料.大气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不仅来源于纺织业、建筑工地、家具等,还可以来源于海洋.存在于海洋中的微塑料可随季风运动继而悬浮于空气中,并在世界各地范围内广泛移动.微塑料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它还可携其它污染物构成复合污染.由此可见,微塑料不仅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微(纳米)塑料及其附着的有害物质还可通过吸入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领域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而对气载微塑料的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监测或其对生物体的表观效应上,尚缺乏气载微塑料对生物机体构成潜在健康风险的深入机制探索.因此,本文依据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报道,主要从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化学组成、主要类型和检测方法、气载微塑料致机体呼吸系统损伤作用、气载微塑料致呼吸系统疾病损伤机制四个方面对大气微塑料暴露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